撰文:院學會陳宏駿院生
近年來,校園學生心理諮商需求逐年升高,供不應求的狀況屢見不鮮。因此,本次講座院學會邀請到台南市家庭情緒智商發展協會理事劉曉芸以及北部辦公室負責人蔡誼靖與蔡冠琳,以「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從情緒管理到有效溝通」為題,向書院生分享如何透過自我實踐,培養情緒管理能力,提升心理健康。
劉曉芸說明,情緒是受外在環境刺激而來的,所以沒辦法控制,但我們可以控制面對情緒的行動與表達。劉曉芸將負面情緒的處理拆分為兩步驟,第一步是處理自己情緒的「自我接納與對話」,第二步則是處理外在問題的「對外溝通與表達」。也就是說,「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要先處理情緒,再處理問題。」
負面情緒處理第一步:自我接納與對話
蔡蔡冠琳講師分享其成長經歷,他成長於威嚴式管教的家庭,造就幼小的他學會了壓抑情緒,更害怕與人發生衝突。「我像鴕鳥一樣埋在沙堆裡,以為世界和平,不肯去面對問題,但問題還是在那裡,他終究會回來找你,所以我只能面對。」
蔡冠琳分享,當我學習面對、理解、接納,我發現一個在風中瑟瑟發抖、一直壓抑情緒的小孩,但我讓自己變成愛心父母去陪伴那個受夠恐懼的小孩,透過聆聽與陪伴來溫暖他、呵護他。這時候,我發現我那個瘦弱的小孩,不再驚嚇的凍結在那裡。
劉曉芸認為,溫柔的自我對話,才有機會扭轉自己的情緒,若是不斷苛責、要求、貶損,情緒可能就會被壓抑下來,而不斷壓抑情緒的結果,將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引發疾患。回想自己也曾透過壓抑情緒的方式,讓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努力完成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長期的壓力累積,最後造成自己身心俱疲。
負面情緒處理第二步:對外溝通與表達
劉曉芸首先界定了「情緒化表達」與「表達情緒」的差異。情緒化表達指的是說話帶有強烈的情緒,而表達情緒是能透過精準的詞彙形容自己的感受。蔡誼靖講師認為,情緒化的表達可能激發對方生命最自然的防衛與反擊機制,不只無助於溝通,更可能造成傷害。
蔡誼靖相信,世界上沒有對錯,只有觀點與信念的不同。但人與人的差異,通常就是衝突的根源。蔡誼靖認為有人想透過「改變別人」完成自己的需求是不切實際的,而唯有清楚表達自己的感覺與需求,才是不二法門。而對於時常急於表達意見的我來說,釐清自己的感覺與需求,應該是我迫切需要修煉的功課。
情緒管理慢慢來 相信會越來越好
劉曉芸分享,如果雙方都能清楚表達自身的需求和感受,並且不斷溝通與嘗試,「達成雙贏與共好」將不再會是天方夜譚。而他也希望大家在練習情緒管理時,鼓勵自己「沒關係、慢慢來」,相信「我一定會越來越好!」
這次講座提及的情緒管理方法或許並不陌生,但講師們透過自身經驗的分享,讓我們彷彿與他們一同經歷情緒上的學習與成長,也讓我認知到,情緒管理雖非一蹴可幾,但卻可以把握每一次的機會,透過耐心的練習讓自己能夠越來越好。